华之梦教育e积分丨随时用积分,积分“有用”就有效

今天下午学生到校后,我到我们班外卫生区去转了一下,想看看孩子们的卫生打扫情况。二十几个男生手里拿着十四五把扫帚在拼命吃力地清扫卫生区里的杨絮,还有些同学在拔砖缝里长出的杂草,不少同学在慢吞吞的干,感觉效率有些低。卫生委员家旺尽职尽责地在各处巡逻指导。

看着卫生区里满场飘飞的白乎乎的杨絮和砖缝里悄悄冒出的杂草和杨树底下冒出的小枝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快速的干完呢?我略一思考,把家旺叫到身边,说:“暂停打扫,迅速集合。分三组进行卫生pk。”

很快,孩子们放下手中的扫帚,整齐的站成两排。卫生委员将打扫卫生的27名男生分成三组,公布了临时确定的积分标准:“三个组平均划分卫生区域,临时指定了一名卫生组长。最先打扫完成经卫生委员检查干净整洁的每同学加3分,第二名完成的组每位同学加2分,最后完成的组每位同学加一分。”

 

安排完后,各组同学飞速寻找工具,展开了劳动。我就到教学楼上转去了,仅隔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当我再次回到外卫生区时,卫生区角角落落已彻底打扫干净,一点儿飞絮和杂草的影子也没有了。凉风习习的天气里,孩子们竟热得满头大汗,可见劳动pk的激烈。

我高兴地为三个组的每位同学各加3分,表扬了打扫卫生的全体同学。事后,我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班孩子们对“分”这么喜欢,很愿意赚到哪怕是一分也行,就是因为我们班的积分金贵,还有用,所以才会这样有效。

积分管理试行有一段时间了,老师们的实践体验也各不相同:有的老师每天变着花样的制定各种积分标准,在一个点或多个点上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逐渐成为积分管理运用的高手,与孩子一同享受到了积分管理的甜头和幸福。

有的老师初期使用积分管理时热情高涨,并努力研究和制定各种新的积分标准,但用了一段时间后似乎进入疲软期,任怎样制定积分标准,学生对分都不再如最初那么感兴趣了,教师积分管理的热情也随之下降,产生了困惑,甚至干脆放弃,回归老路。

其实我觉得积分管理应用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制定标准,标准随事随时随口就可以生成。积分运用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积分结果对学生是否有持续的吸引力。

如何让学生一直持续地保持对分感兴趣呢?这是很多老师在使用积分管理时最难解决的问题,根据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积分挂钩,合理制定奖惩的措施非常关键。

积分管理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一种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管理方式。越是天天把分挂在嘴上,学生越容易对分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运用更能长久持效的让学生在乎和关注,从而收到我们所期待的效果。 

小积分,大能量。哪里有需要,哪里用积分;哪里用积分,哪里有提升。

 

华之梦    教研体系    成果分享    华之梦教育e积分丨随时用积分,积分“有用”就有效